白天,高樓林立、商鋪錯落,不同業態間碰撞出奇妙的火花;夜晚,車水馬龍、霓虹閃爍,燃起別樣的人間煙火……漫步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區夢創產業社區,不僅感受到產業的快速發展,更見證了員工的理想生活。從解決企業急需用地、宣傳助企政策,到幫助員工落戶、享受城市慢生活,這份歸屬感和幸福感,正成為杭州市產業社區(商務社區)最動人的底色。
近些年來,一大批小微產業園區、商務樓宇、商圈市場等經濟體如雨后春筍,在杭州市扎根、成長。這些經濟體,業態多樣、群體多元,生產、生活、生態相互嵌套,傳統的居民社區受限于功能、能力,已無法適應產業單元的發展要求。為此,杭州市及時總結商圈樓宇、產業園區“社區化”改革形成的經驗做法,于2024年11月,制定產業社區(商務社區)黨建工作規范指引(試行),引導全市各級黨組織進一步提升組織體系建設整體效能,拓寬抓黨建促發展優治理的轉化通道,在產業社區(商務社區)中像服務居民一樣服務企業和員工,持續打造宜居宜業治理共同體。
理順組織架構
劃好城市治理新單元
“產業社區將商圈樓宇、小微產業園區從傳統社區的管理體制中適度剝離出來,成為城市治理新單元,既有經濟屬性,又有社會屬性。”杭州市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介紹。全市各級黨組織依托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協調機制,整合相關部門力量齊抓共管,著力構建統得起、兜得住、管得好的黨建工作體制機制。
圍繞“社區化管理、實體化運作、差異化服務”定位,杭州市引領產業社區(商務社區)搭建“一核多堡”組織架構,組建產業社區(商務社區)黨委,結合實際理順黨組織隸屬關系,配套建立議事協調機構——產業社區(商務社區)治理委員會,整合物業企業、管理運營單位、重點企業、黨員群眾骨干等力量,協同推進社區治理。
據介紹,產業社區(商務社區)履行加強黨建引領、推進區域治理、助力經濟發展、拓展多元服務4方面職能;聚焦各類人群需求做好公共服務的同時,更加注重承接區域經濟服務職能,整合下沉資源力量推進政務服務增值化改革,常態聯系服務企業,及時回應企業訴求。目前,杭州市按照樓宇集聚型、商貿集聚型、市場集聚型、園區集聚型4種類型,確定市級重點規范提升產業社區(商務社區)42個。
深化“三抓三帶”模式
構建區域黨建共同體
織密組織網絡、強化組織引領、打造專職團隊,是打造宜居宜業治理共同體的重要支撐。在組織架構搭建中,杭州市瞄準“整園建強、整樓推進、整線突破、全面提升”目標,強化產業社區(商務社區)黨委統領,打破不同體制、不同行業的黨組織和黨員管理壁壘,構建緊密的區域黨建共同體。
在強化組織引領上,持續深化“三抓三帶”工作模式,即注重抓大帶小,充分發揮大企業大單位牽引作用,帶動區域內中小企業共同開展好黨建工作;注重抓內帶外,利用共建、結對、聯誼等方式,把組織關系隸屬于其他單位的黨組織,吸納到產業社區(商務社區)黨建中來;注重抓靜帶動,加強流動黨員常態排查納管,以在冊黨員教育管理統籌帶動流動黨員發揮作用。
“了解到企業‘出海’、產品出口的需求,我們及時推動安杰思、東華等7家企業開展黨建聯建。”臨平區東湖街道相關負責人孔海東介紹,街道目前有200余名機關黨員,下沉紅豐產城社區1600余家企業擔任黨建指導員。通過傳統社區干部選派、兩新專職黨務招錄、街道干部下派、職能部門駐點、網格團隊整合等舉措,一批先鋒力量在產業社區(商務社區)匯聚。通過常態化培訓輪訓、打擂比武、互幫互學等全崗通模式培養,建強懂經濟善治理重服務的復合型干部隊伍。
搭建協同共治平臺
精準服務賦能生產生活
“深度求索剛落地時,我們幫助解決了‘身份認證’問題,火爆出圈后,我們又主動當起安保員、接待員。”談起社區工作,拱墅區匯金國際商務社區黨組織書記戴佳煒如數家珍。
產業社區既連著企業生產,又連著員工生活。為了更好賦能企業與員工,杭州市構建聚力發展、服務凝心機制,搭建多方共建共治共享平臺,探索將同一產權方、同一管理方或同一物業管理的區域劃為專屬網格,拓展三方協同治理新路徑,推進“網格議事日”等制度,因地制宜開展公共服務、便民服務、創業就業服務等,打造“15分鐘優享服務圈”。
產業社區既需要擁有傳統社區的職能,更需要超越傳統社區的功能。杭州市推出“一站式”服務平臺、“增值化”服務舉措,實現“管家式”服務閉環。不僅科學布局產業社區(商務社區)黨群服務中心,還在樓宇大堂、沿街商鋪等區域,按需設置服務驛站、微窗口,梳理企業服務及員工服務清單指導目錄,實行全流程閉環管理。
最近,“晚七夜習社”“籃球爭霸賽”等特色活動在上城區錢江新城CBD產業社區出圈,吸引白領社群超23.5萬人次。杭州市堅持黨建帶群建促社建,以趣緣、業緣、志緣、地緣為紐帶,組建群團社團組織,讓產業社區(商務社區)成為有關愛有溫度、能安心能成長的溫馨家園,驅動杭城更宜居、更宜業、更有活力。
分享到: | 【打印本頁】【關閉本頁】 |